Page 30 - 頂埔兒童42期
P. 30
水上巴士暨臺北文史探查
◎指導老師:楊智涵老師
參與學生:六年四班全體同學
華江碼頭 許家銘、陳又睿聯合整理 外,還增設郵票發行。在日據時代,原本僅
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華江碼頭,是新北 服務日本人的軍郵局,一直到 1896 年才開放
水利局「藍色公路」計畫中的其中一站,同 給臺灣人使用。
時也位於淡水河與新店溪的交匯處。許多人 撫臺街洋樓 溫梓瓔、鄭芷昕聯合整理
騎著自行車來往其中,欣賞沿岸風光,不僅 1849 到 1922 年,高石忠慥先生成立「高
如此,面向碼頭的牆上還有一大片的彩繪, 石商會」,做為土木承包建築商會,並於
形成了人文與自然兼具的美景。 1910 年興建「撫臺街洋樓」,啟用為商用建
忠孝碼頭 許仕諺、林婧瑤聯合整理 築,也是臺北城內現存年代最早民間商用建
忠孝碼頭設置於新北市三重區,位在流 築之一。
量與水位易受潮汐影響的河段,因此碼頭設 中山堂 簡婕宇、邱郁婷聯合整理
計成可隨著河位高低自動調整的形式。周圍 中山堂位於臺北市中正區,落成於 1936
建置自行車道系統,北可至淡水八里,南可 年,是日本建築家井手薰的作品,當時稱為
串連大臺北都會公園二重環狀線。 臺北公會堂。1945 年,接管臺灣的國民政府
大稻埕碼頭 王偉佑、陳佑昇聯合整理 將公會堂更名為臺北中山堂,該建築被政府
艋舺因居民排外性強,加上河口淤積等 認定為國家二級古蹟。
因素,把通商機會和臺北物資集散中心的地 大稻埕 王韋翔、周炤宇、劉皓喆聯合整理
位,拱手讓給大稻埕,往後,英、美等國商 大稻埕,雅稱稻江,為臺北市地名,今
人,紛紛在大稻埕沿河設立洋行,促使經濟 行政區屬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分。閩南語
發展繁榮。在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前後,劃 「埕」有「空地」、「廣場」之意,「稻埕」
定大稻埕的淡水河沿岸為外國人居留區,並 即「曬穀場」。自清末至日治時期,大稻埕
改善貨運、碼頭設施及電力通訊等,奠定了 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活動上都有傲視全島的
大稻埕繁榮的基礎。 發展及成長,不僅商業活動頻繁,同時也是
北門 周珊如、曾倩瑩、呂佩璇聯合整理 人文薈萃之地。
臺北府城於西元 1884 年落成於艋舺與大 李春生紀念教堂 劉盈君、吳苡華聯合整理
稻埕。 教堂是其子孫為了紀念李春生而成立
2016 年,拆除忠孝橋引道,讓北門的風 的,教堂的設計為兩層樓磚造建築,屬於巴
華於臺北城再現。 洛克式風格,其門面很像一張臉,入口立面
臺北郵局 徐唯甄、廖苑辰聯合整理 上方有兩個牛眼窗,像極了眼睛。目前教堂
說到臺灣郵政業務歷史淵源,就不得不 仍然為信徒服務,還舉辦許多活動呢!
提劉銘傳,當時臺灣巡撫劉銘傳大力提倡郵 李臨秋故居 吳廷佑、邱彥豪聯合整理
政、電信新政,並在大稻埕的建昌街一帶設 李臨秋父親本為富商,後因故家道中落。
立郵政郵局。劉銘傳除了全省設有郵務據點 1924 年,李臨秋受親戚介紹進入永樂町永樂
座戲院擔任職員。
30 新北市土城區頂埔國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