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頂埔百週年校慶特刊
P. 112

蚓菜共生                    生態校園




 「蚓菜共生」水耕系統,是以生態
 循環養耕工法養蚯蚓,利用生活中煮菜  頂埔國小環境教育,是結合教職員工、一到六學年與
 前剩下的生廚餘來飼養蚯蚓,再利用蚯  幼兒園共同完成的一項艱鉅的教育工作。跟著環境教育法
 蚓生長於土壤裡卻喜歡在土壤表面排泄  的實施,邁向第 21 年,在此來了解學校環境教育推動的
 的習性,成為農作物的肥料,來種植健  歷程。
 康蔬果,從植物類生廚餘在地歸零到食  早期,環境教育尚未立法,學校即在不同領域,進行
 物生產一氣呵成。   跨域的宣導,例如生命教育 ( 愛護動物 )、學校資源回收
 所謂的生態養耕是一個水耕循環系  等,都可以看見學校對於永續,進行不同的規劃與設計。
 統,大多數的時間都能自動循環,可在  環境教育立法後,學校老師戮力申請環境教育指定人
 特色課程頂埔學子展能  雨天時蒐集雨水,作為補充循環之水  員認證;並且進行永續校園的營造,經營至今,已有行政                                                                                                            特色課程頂埔學子展能

 分。並結合蚯蚓復育及生廚餘分解,減  院農委會水土保持酷學校掛牌、環保局金熊級、銀熊級的
 少廚餘讓剩食成為下一餐的能量,利用  認證、臺美生態學生申請銅級通過,不僅在新北市環境教
 蚯蚓消化廚餘所產生的糞便成為農作物  育評選 109 年榮獲佳作、王瑞芬主任如獲 109 年總務有功
 的肥料,以此有機肥滋養植栽,減少化  人員、也是綠色葉片的績優學校,都是學校推動環境教育
 學肥料的支出及使用,兼具實用與環保  的實績。
 功能,是一個互利共生的關係,有益於  師大環境教育所王順美老師,提到 Fien 學者倡議推
 生態環境,蚯蚓的排遺對於土壤改良很  動全校式的環境教育模式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ith
 有助益,使作物生長得更健康,對人與  whole school approaches),內容包括環境教學及永續校
 土地都有正面的影響。  園環境這兩項,前者指融入各科課程中的教學及環境主題
 ︻特色課程︼  蚓糞是最天然的肥料:蚯蚓分解有  教學,後者則包括學校組織中的民主、合作、積極參與、                                                                                                                 ︻特色課程︼

 機質後產生的蚓糞富含氮、磷、鉀等大  平等及協商分享的原則;以及學校保育措施的操作和學校
 量元素,而且含有鐵、錳、鋅、銅、鎂  校園及建物環境的設計符合自然、社會和個人成長的永續
 等多種微量元素和 18 種氨基酸,有機  原則。
 質含量和腐植質含量都相當豐富,並兼  頂埔國小目前環境教育課程,由一到六年級學年老師
 具速效性和長效性的雙重特點,更可貴  進行規劃,納入環境教育認證場所。議題上結合氣候變
 的是含有拮抗微生物和植物生長素,幫  遷、愛樹教育、水土保持等議題,進行課程融入。申請環
 助農作物生長。    保小局長計畫,以點線面的規劃,將學校餘裕空間,進行
            討論與會勘,進行永續校園的改造與規畫;透過自治市幹
 110        部提出具環境素養的政見,藉由會議討論,一一落實,以                                                                                                                             111
            落實全校式環境教育模式。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